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小学生这些好习惯要多学习

例如:在卫生方面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 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 针对这种情况,我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以身作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 严格约束,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学校习惯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进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戏。发现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臵。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
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1)个别接触,个别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知道事实的真相,双方易于接近。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采用强化办法。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规则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
如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对于有的孩子就需要强化训练。一些孩子没有习惯意识,但是学校的学习环境又需要学生尽快养成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以保证教学楼内的秩序,消除安全隐患。虽然开学的前两个月,对于这点习惯已进行了反复训练,但是远远不够,还要让学
生反复训练:知道楼道里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时间,领着队伍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注意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学生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学生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仅能发现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现象,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或习气对学生的毒害有多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将小学生新守则、新规范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准,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他们该做的。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去呵护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