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启蒙教育--国学班之《孝经》

喜欢国学的同学们,好好看一下,这些永远是我们心灵最深处的东西,什么荣华富贵只是一时需要,一时迷恋, 做人的最根本就是尽孝。
肤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
者,德之本软!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巨,而况于公、候、伯、子、男乎?”肤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于百姓,庶几广爱形于四海。
口差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况泯绝于秦,得之者皆垠烬之末。滥筋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故鲁史体锄,学开五传,国风雅颂,分为四诗,去圣逾远,源流益别。
近观《孝娜旧注,瘩胶尤甚。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业擅专门,犹将十室。希升堂者,必自开户墉。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二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剪其繁芜,而摄其枢要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照然;乡注错经,理亦条贯。写之碗淡,庶有补于将来。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阀。今存于疏,用广发挥。
【释义〕
我听说上古时期,民风纯朴,虽孝敬父母之心萌芽,而礼仪犹简。仁义之心具备,孝敬亲人得到赞扬。圣人悟出用孝道可教化百姓,以孝敬父母之心尊敬他人,以父母爱护子女之心爱护他人:因此,推而广之,以孝敬父母和孝佛之爱心,
移到对君王的忠诚和对百姓的爱护上,进而热爱国家,为国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孔子曰:“吾志通过《春秋》表达,行为体现于律经》中。”这就是要人懂得孝道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啊!
《孝经》上说:“昔日圣明的帝王懂得以孝道治理天下,也不敢失礼于小国的使臣,怎能失礼于本国的公、侯、伯、子、男属臣呢?”联反复酌量这些话,深感古代的圣贤确实道德高尚。虽无明言用德政教化百姓,以孝道的行为感化百姓,使仁义博爱之风普及于四海。
唉!孔夫子段后他的话语逐渐消失,有的异端邪说则违背了原意。而且、他的经典著作被秦始皇焚书坑儒几乎焚烧殆尽,幸存偎烬之末也为数不多。孔夫子的著作从汉开始得以流传,然传者糟粕甚多,质量不高。故给孔子的《春锄作注
释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传;给《诗黝作注释的有鲁、韩、齐、毛分为四诗。然距孔夫子时代久远,对其原意理解各异。
近观《孝经》旧的注释,错综杂乱,甚为不纯,错误颇多,至于似是而非的注释,大概约有百家,专业研究的机构也不少。欲登上学问殿堂的,必定自立门户。这些人急于求成,不下.工夫,像驾车乱跑一样,必然要出轨辙。因此,大道理说不透,言隐浮伪,只讲些细枝末节的,极尽浮华之词,使人不得要领。注释者首先应通晓经.义,正确理解经义,所注释经义应是,致的,不应得出不同的注释。所释经义不当者,理应剪出错误,提炼出其精华。
韦昭、王肃是先代儒学的领袖,虞翻、刘邵仅次之。刘炫律经》的注释,遵循了孔子以孝安国的原意,陆澄却讥讽郑康成之注释。对经义的理解各有所悟,只求准确合理即可,何必以己之见而非他人之言?今特意举出韦昭、王肃、虞翻、刘邵、刘炫和陆澄六家注释之异同,综合对五经注释旨趣,约文敷畅,有补于将来,使经义昭然明白。在作注释时将原经文和注释分开,条理要清楚,内容上下要连贯,并刻于美玉之上,有幸对后人有所补益。孔夫子著作《孝经》之目的,是为了垂训教诲后人。尽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的孝道各别,但所遵循的孝道的根本宗旨没有不同。其一章之内,所述语句较多,一句之中也有雷同之意。总观来看有的章节文意繁复,略简又失完整,故存于注释之中,以便后
人广泛发挥阐明经义。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