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小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着什么?
谈到素质教育,首先当然要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有所了解。对素质的理解存在很多分歧意见,但是基本方面的意见趋向大体是一致的。
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如根据人对乐音的天然的敏感程度的不同,来区分人的音乐素质的高下,根据前教育状态下对色彩和图形把握能力的差异,来区分人的绘画素质的不同等;——又指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如音乐教育对人的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的水平,美术教育对人的观察对象之间的明暗、远近、大小关系的训练结果,公共交往教育对人的礼貌、教养的培养的结果等。在生成、生长于特点的文化环境中的个体的人身上,这种先天的生理心理禀赋和后天习得的素养是难以截然区分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所以,素质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先天生理心理禀赋与后天获得的文化素养的“合成”结构;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合成”结构达到某种质量水平,具有某种价值指标意义,可以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来测量、检测和实证。如果具体表述,那么教育学上的素质,是指先天禀赋基础,经过环境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素质作为一种合成性结构,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的各要素、各层面并非完全均衡发展,有的比较稳定,有的变易性较强。一般来说,文化层面变化快,即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人的素质会有较大的不同。而心理层面则变化缓慢,人的个性、气质、性格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一般情况下难以在教育中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总体来说,素质是可塑性的,它和后天的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素质作为一个合成性结构,大体由几个要素层面组合而成:
(1)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能,各种器官、神经系统及其自然机能与质量水平;
(2)心理素质,包括欲望、兴趣、理想、信念、认识能力、情感、意志机能、才能、性格及其质量水平;
(3)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法律观念、道德意识、责任义务;
(4)科学知识素质,包括知识经验、科学理论、技术能力;
(5)审美素质,包括,审美需要、审美意识、审美能力;
(6)劳动素质,包括劳动态度、劳动能力、操作能力;
(7)交往素质,包括适应社会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其质量水平。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