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心理学上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自卑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常常表现为抑郁、胆怯、失望、忧伤、害羞、不安和内疚的心理,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一系列日益显著的影响,如智力水平逐渐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减退,形成孤僻、懦弱、虚伪的性格,甚至走向悲观厌世,自我毁灭的危险道路。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是当前危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它既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障碍。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经常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如生理方面),或虽经努力,仍无法赶上(如学习方面)而累积起来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我们就先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生理方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貌会越来越重视,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明显缺陷,都会引起学生“自惭形秽”的心理。若受嘲弄、冷遇,更会觉得无地自容。如有一位五年级女生因自己个子特别矮,班里几个调皮学生经常喊她“矮冬瓜”,因此非常自卑,怕与人交往,形成了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
2、个性差异:
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其实个性的差异也算是客观条件,但学生经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改变。)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了,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
3、智能方面:
有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操作等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努力,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灰心失望,以致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