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黄埔军校夏令营-广州学生军事冬令营-暑假军训夏令营-黄埔军校青少年教育基地
  • 首页
  • 军事夏令营
    • 7天班
    • 14天班
    • 21天班
    • 28天班
    • 35天班
    • 入营必读
  • 五星夏令营
    • 8天班
    • 15天班
    • 22天班
    • 29天班
  • 新闻资讯
    • 教育频道
    • 国防教育
    • 生活常识
  • 精彩往昔
    • 黄埔军训
    • 国学留恋
  • 在线报名
    • 学员报名表
  • 企业拓展
    • 游戏拓展
    • 企业军训
    • 场地租用
  • 疑难解答
  •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黄埔军校历史
  • 联系我们
首页 军事夏令营五星夏令营新闻资讯精彩往昔在线报名企业拓展疑难解答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广州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学生暑期训练营,青少年军训
栏目导航
  • 教育频道

  • 国防教育

  • 生活常识

|客服中心

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教育频道首页>>新闻资讯>>教育频道
  

家庭环境造就孩子的独立性

所属类型:教育频道 丨 发布时间:2015-09-23 丨 阅读次数:
家庭环境造就孩子的独立性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独立性的影响 

独立性对于幼儿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其中最基本的是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立性。对幼儿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使幼儿的“我自己来,我能行”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这些都是要靠家长给予幼儿监督、鼓励、提醒、模范,有了这些基础的东西幼儿才有可能具备令人欣慰的独立能力。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又最为持久。家长应注意幼儿独立性发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以民主的育儿方式给孩子施展自主性空间,给幼儿提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 

(一)家庭物质环境对幼儿的独立性影响 

家庭的物质环境是指家庭物质生活平实节俭,既保证基本的或较好的生活条件,也不奢华浪费。居住、饮食、行路、穿着,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种平常心。即使家庭富裕,也不可超量消费,高档攀比,更不能走进享乐主义的误区。 

家庭若对幼儿的要求过分满足,从而会使幼儿养成任性的性格,另外物质的富裕使得父母在精神上对他期望过高,也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压力。 

如果父母对子女物质上处处满足,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不知不觉中幼儿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贪图享受型。 

在《再富也要穷孩子》一文中主人公写到:“外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再福也要穷孩子,我觉得很对,太“福”的孩子不会有多少出息的„„一点感想,写的有些混乱,只是觉得现在好多父母就很摆谱,哪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孩子呢!父母的恶习,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倒孩子,好孩子都出自好家庭„„”这是值得我们国人借鉴的。 

所以,不仅是要苦幼儿,大人也应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家长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影响幼儿。 

(二)家庭精神环境对幼儿的独立性影响 

家庭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气氛融洽。这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亲友之间的关系。父母关系是主导,影响其他关系。协调家庭关系的基本因素是家庭美德建设。一家人之间的爱心、尊重、互助、互谅、同乐、同苦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该付出的,一定要付出,不能自我中心,私欲至上。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幼儿身心舒畅,情绪稳定,易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学习也

会踏实努力。如果家庭矛盾尖锐,夫妻反目,长幼无序,幼儿就处在一个恶劣环境中,很难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看到,在不少的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幼儿,他们虽然家庭不美满、和谐,但是,这些家庭中的幼儿的独立能力要比一些来自双亲家庭的幼儿的独立能力要强得多得多。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To be , or not to be , this is a question .”翻译成中文是;“是生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我们不难想到,在单亲家庭中的幼儿,单亲父母若是生病了,这就迫使孩子必须得

很懂事,要学会照顾单亲的父母和照顾自己,要为他们之间的生活去忙碌,去努力的决定着生与死之间这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独立性的观念至今存在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不是由“独生”所引起的,而是不当的家庭教育的结果。 

家长过多的疼爱,过分的保护和照顾使幼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逐渐养成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人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也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胆小、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又错误地认为孩子掌握知识越多越聪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灌进许多“食而不化”的知识,当孩子会认几个字、背几首诗歌时,又在人前人后盲目的夸奖孩子,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 

 

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幼儿积极的教育影响,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努力。 

 

二、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一)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家长对幼儿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爱子女不但应体现在对幼儿生活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为此,对幼儿要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爱。

在家庭中,千万不要把幼儿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幼儿在思想上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幼儿产生特殊感,要使幼儿感到他和其它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做到这一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是关键。 

(二)从生活中的琐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一位两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幼儿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幼儿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幼儿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幼儿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 

许多父母过分呵护,这样,孩子只会一生都长不大,所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当中,让孩子随着年龄的渐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穿衣、着袜、洗脸、刷牙、梳头,以及收拾玩具等等,都要逐步学会自己做,使自我照顾的能力不断加强。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慢慢地在生活中去教导。 

如果家长因为家务多,教幼儿穿衣、着袜,觉得很浪费时间,认为自己替他穿着更好更快,久而久之,孩子失去很多学习及训练的机会,以至于有些大孩子还未学会这些简单的生活上的自理,独立能力的培养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培养的。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强调父母对幼儿的培育,最首要的是要有耐心,要不怕失败,不怕费时失事,只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到底,最后才能真真正正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只小山羊出生后二十三分钟,就可以自己站起来:小牛、小马也一样,一生下来身体的发育已成熟,可以活动了。它们的前肢后足,在出生不久,就可以跑了。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属离巢性的,它们的下一代,一出世就差不多可以独立生活,自我照顾的能力强。人类和它们不一样,固然没有他们那种能力,这在儿童身上最能体现出来。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除了要悉心照顾孩子之外,还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学会应该做得到的事情自己做,有独立能力的孩子他的智能及其他的才能本领才会发展得更快。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 

(三)尊重幼儿的独立意志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不凭父母或师长的主观设计去改造孩子,说起来是不容易的,做起来就更难。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不再拉着父母的手,开始能独自在马路上行走时,父母在高兴之余,要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各种规则的学习,是独立性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孩子意识到独立并不是为所欲为时,他的自我意识就能与社会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独立”并非与世隔绝,并非孤立,相反,独立为了是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一位上高中后的孩子,在家长和他谈有关他的活动、课程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一次激烈的争论之后,孩子说:“爸爸,您无法说服我的,只有我才能说服我自己!”或许,许多的家长在听了这句话之后都会大吃一惊的吧?许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应该是听从自己的,自己是过来人,说的话都是自己切身经历过的,以为父母都应该是能说服孩子的。做父母的总认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明白。因为,把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道理讲完了,就是说服孩子了。 

要知道孩子最后的心服,只是孩子说服自己。孩子的心服和父母的讲道理,本来是两回事,做父母的总以为是一回事。父母往往把复杂的事理,看得太简单。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立的意志。孩子的独立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往往会发生冲突。冲突来临时,父母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充分表明父母的态度。 

(四)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家长要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当他克服困难后,他将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认识,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加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成就感。 

家长要注意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语,细心的观察、关注。例如:幼儿想要试着拿一样东西,若是对他来说很难拿到,他需要自己想出自己可以拿到的办法,当家长要帮忙时,他会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想想。这时,家长不要认为幼儿是在逞能,这就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一个开始。正是这样的独立意识的出现,才能促进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家长要具有善于捕捉幼儿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的能力。 

(五)适时表扬、称赞幼儿 

当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当幼儿在实践中做成功一件事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去评价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去挑剔,而要经常赞赏,来促使孩子继续独立做事。 

就独立性而言,学会做出决定的方法,孩子习惯自己思考时,孩子的独立性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为孩子今后的独立发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和适时的表扬、称赞。



分享到: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收藏夹 复制网址 更多
↑上一篇:家庭教育影响孩子走出社会
↓下一篇:父母要增强自身的独立能力和意识
  • 友情链接
  • 黄埔军校夏令营
  • 黄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联系地址:黄埔军校青少年夏令营训练基地 客服电话:020-29827291 客服邮箱:912705541@qq.com粤ICP备16120236号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展开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电话咨询

    • 020-29827291
    •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