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教育应该慈而有度,严而有格
在家庭教育中,对教育的“度”的把握很重要。
给孩子的爱,应该有所选择,有所斟酌,保持理性,把握好一个尺度,过与不及均不好。教育专家卢勤曾举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她说:“我带孩子去夏令营,有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我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我说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我一问这孩子,她从来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 ”。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关爱”中,被宠养得功能退化,本能几近丧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愿意做,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这样的“爱”,已经演化为对孩子的伤害了。
爱是人类最丰厚的语言,爱是父母最无私的奉献。适度的爱,真诚的爱,理性的爱,博大的爱,无私的爱,如阳光雨露,滋润孩子心田;盲目的爱,娇宠的爱容易演化为溺爱,对施爱者和受爱者均构成伤害。对孩子的爱,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否则,就容易使爱移位、走样、变味,甚至于爱得越深,伤害越深。“知心姐姐”卢勤有一个观点:“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的爱就叫溺爱”。溺爱是一种挣脱了原则和理性的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偏激性,容易将孩子引向教育的反面。如果家长的爱让孩子麻木,没有感动,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时候,爱的初衷已经背离,爱的悲剧已经拉开帷幕了。
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爱,正如成长的天空里,不能没有阳光。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咨询实践中,我接触到了大量教育实例,也帮助了无数深陷教育困境中的家庭。从这些失落的家长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都程度不同地陷入了家庭教育误区,而且还一点儿都没有觉察到。
许多家长“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为了孩子,他们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然而,在这心甘情愿的付出之后,他们并没有收获自己所期望的成果,有些家庭甚至收获的是酸涩难咽的苦果。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没有长远规划,只追求短期效益的“盲目投资”,当然会面临“亏本”的尴尬局面。 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忙,无暇照管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心存愧疚之感,总想在经济方面“补偿”孩子,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失落。事实上,孩子心灵的需求,远非金钱能够填补得了。在金钱的关怀下,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了,跟家长反而越发生疏了。家长也为此苦恼着:我的孩子怎么了?我对他那么关心,要什么给什么,从来都不缺他什么,为什么对我如此冷淡呢?这些钱如果给旁人,也不会如此对待我的。真是养了一只白眼狼。真的是孩子的错吗?这可不能只怪孩子“无情无义”,只能怪家长不懂教育,深陷教育误区,竟然无所察觉。
家长不仅要成为教育的投资者,更应该成为教育的出色经营者、策划者和管理者,让自己的投资产生最大效益。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让教育的初衷变成现实。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