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更加喜欢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学好,而是缺乏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讲课内容听不懂或不感兴趣,而不感兴趣就会不注意听讲,不注意听讲就会更加听不懂,听不懂就更加没有兴趣......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不断地下降,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家长要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听课与作业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难点问题,并结合实际,给予方法的指导与学习内容的辅导。其次,与孩子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学习问题。目前我国在中小学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与试验,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更加注重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此,广大家长不必担心与孩子之间没有共同探讨的话题。另外,也可以让孩子担当家庭决策的小顾问,鼓励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来,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其三,培养孩子的乐学精神。有句古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有三种境界:“知道学习”、“喜欢学习”、“以学习为乐”。其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启发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在新学校学习了一个学期,由于幼儿进入小学和小学生升入初中,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转折点。能否尽快地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能否尽快养成与该学段相适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尽快培养出对新学科的学习兴趣,都将决定着今后的学习成绩的好坏。由于该学段学生知识经验、思维水平、意志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总要有一个适应阶段。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家长要多关心生活起居,注意孩子的生活变化与习惯养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学段作息时间都有所不同。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不少孩子适应起来相对较慢,此时家长不要着急,尽量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意志能力。其次,是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给予适当的辅导。每天放学以后,让孩子说一说今天老师讲了哪些东西,并以甘当学生的姿态“请教”孩子一些问题。当孩子“讲”错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要用新的问题激发他去积极思维。另外,家长要在心理上尽快完成对孩子新角色的转换与过渡,即由原来的幼儿园小朋友成为小学生或是由原来的小学生成为初中生了。家长必须清楚哪些是孩子自己做的,哪些是可以帮孩子做的,哪些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的。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对其今后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会大有裨益的。
不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心理学认知理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符合认识过程发展的所有规律。即需要经历从感知、记忆等感性认识上升到想象与思维等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课前预习、课上注意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有些孩子只知道上课注意听讲,但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这样不断反复学习的过程,因此,他的学习程度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感性认识阶段,等到期中、期末考试前再进行复习,许多知识依然是生疏的,等于重新学习新知识,这往往是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怎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做到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主要是对第二天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弄清哪些可以通过自己看书弄明白,哪些自己不能弄明白。待到老师讲解此内容时把自己不能弄明白的问题,作为听课需要重点攻克的部分。可以避免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它是注意听讲的基础。其次,是上课注意听讲;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可以借鉴教师的思维成果,避免认识上的弯路。其三是较好地完成作业和及时复习。做作业和及时复习是有效巩固知识和知识系统化的必要途径。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新知识学习初期遗忘的速度是最快的,随着不断的复习和巩固,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因此,较好地完成作业和及时复习,可以避免遗忘,增加记忆效果。另外,通过作业和复习把知识归纳整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所有这些,对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形成上述学习习惯。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