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
鲁宏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性。”
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的一圈,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
成年人教孩子,往往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及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因此,我训练治疗人士时,总是先教他们玩耍。
有人问:“玩,真的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儿童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在玩耍中进行的。心理学家约翰•蒙尼作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互相嬉戏作恶,你追我逐。于是把一部分小猴子分开放到别的笼中,不让它们有机会耍乐。
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木讷,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成长前的彩排期
幼猴玩耍的行动,蒙尼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铺路,让它们成功地发展成大猴子。
人也是一样,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木讷的成人。
最近被邀与一群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开座谈会,引用蒙尼的实验,我问:“你们在成长中,是怎样的一只幼猴?”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说:“是一只木讷呆板的小猴子!”
“是只有读书没有玩耍的小老人!”
“是个乖孩子!”
他们反问我:“错过‘彩排期’,对现在发展可有什么影响?”
我忍不住开他们一个玩笑:“错过‘彩排期’,长大只好做社工了。”
其实,每个行业,都缺乏懂玩的人。这里指的不是工作紧张之余放松一阵的作乐,而是切实地把“玩”的哲理融入工作及生活的艺术中去。
家庭治疗大师韦特格就是著名会玩的人,他作治疗时,天南地北地与病人天马行空,在很短时间内,往往使本来十分沮丧的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继续接受生活的挑战。
我的老师米纽琴也是个老顽童。七十多岁的人,每次见我找到什么玩意,他都抢着要玩,玩得“投入”。
这两人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山祖师,他们无穷的创造力,与他们对生命的好奇、与他们的好玩,是息息相关的。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孩子,是我们生的没错,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同样如此。
希望孩子体格健壮,自己就不该好吃懒动;希望孩子知书达理,自己就不该野蛮粗鄙;希望孩子优秀,自己就应该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人们总在说:道理听了千千万,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光听道理没用,光讲道理也没用。什么才有用?行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会开花结果。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
,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