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隔代教育是当下家长的“心病”

隔代教育应该是目前80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之一,经常会听到年轻父母说 “我爸妈思想太保守,还在用老一套的方法,一点也不科学。”“我家孩子都被我爸妈宠坏了,现在完全不听我们的话。”等等之类的话,是不是觉得有些耳熟。也有些父母说:“父母帮我们带小孩子,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这些都有道理,的确老人思维已经不可能象年轻人一样能很快接受新的事物,但老人为了带孩子也付出了爱心还有体力,所以年轻父母更多的应该想想如何有效的进行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所暴露的问题
1、过度溺爱孩子
老人对自己的孙子/外孙疼爱是正常的,也许当我们成为了爷爷奶奶也会这样,但是现在是出现了过度溺爱的情况,基本上是以下几种:
1) 吃饭追着喂,起床有人给穿衣服裤子,就连喝个水也有人喂,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会相对较弱;
2) 当然老人也抵不过孩子的撒娇,孩子也抓住了老人这个“弱点”,只要没按自己心意来就开始撒娇,最后老人基本都妥协了。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觉得我所有的行为都是理所当然的。
3) 舍不得孩子吃苦,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好,在长辈心中,他们就是小公主小皇帝。
2、教育观念的差异
这个也是年轻父母们“抱怨”比较多的一点,与年轻父母之间的观念差异比较大。举几个例子:
1) 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第一次原谅,之后跟孩子讲了吃饭的规则,比如“吃饭时间半小时,时间一到就收走;吃饭时离开座位就收走等”,而且要全家都遵守,孩子也答应了。
可是晚饭的时候孩子仍是不好好吃饭,父母根据规则,把饭收走了,孩子大哭,这个时候长辈与年轻父母的分歧就产生了,长辈说:“孩子还小,不懂的,他不吃东西饿坏了怎么办?”年轻父母会说:“爸妈,小孩子偶尔饿一餐没事的,必须给他建立吃饭的规则,不然他吃饭永远都是这样。”
然后长辈假装妥协,饭后趁年轻父母不注意,就偷偷塞给孩子饼干,这样年轻父母这场关于孩子吃饭规则的制定宣告失败。
2) 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很喜欢走路,但也会经常摔倒,这个时候只要孩子是一些很轻微的擦伤甚至没有任何擦伤,年轻父母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磨练孩子的意志。
但长辈只要一见到孩子摔倒了,即使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甚至没有擦伤,也会马上过去抱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太愿意自己走路,总是希望有人抱,不抱就撒骄。年轻父母与长辈在这方面又产生了“冲突”。
3) 年轻父母一直想培养孩子东西哪里拿来放回哪里的习惯,比如买了一个小书架放在客厅或书房,可以让孩子看好书自己放回去。
而长辈一看小孩子喜欢看书,开心的不得了,至于看好整不整理就无所谓了,通常最后是长辈替孩子收拾了。包括玩具和其他东西也是一样,而这样孩子就不知道东西拿出来原来还要再放回去。这场习惯与规则的培养又不了了之。
当然暴露的问题可能还有,这里也只是例举部分。
隔代教育的优点
上面说了这些,隔代教育会给一些年轻父母带来困惑。然而,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隔代教育当然也有其优点。
前面我有提到,虽然老人的思维可能跟不上了,但他们也付出了爱心和体力,现在年轻父母白天都要上班,由自己的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子,自己工作也能专心,因为他们跟你们一样,是爱孩子的。如果没有人帮你们带孩子,年轻父母们的烦恼可能还要多得多。
其实年轻父母也要体谅长辈,年纪这么大,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了,却还要带孩子,并没有哪条规定说老人有义务帮忙带小孩子。老人是看年轻父母上班辛苦,心甘情愿的帮忙带孩子,其实他们也可以不带的,而且带孩子也是一件体力活,所以长辈这么辛苦给我们带小孩,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如何有效的进行隔代教育
1、尽量不要当面指出老人的不足,制定规则时多与老人商量
虽然老人在育儿观念上跟年轻父母有一定的差异,但老人本身是爱孩子的,偶尔一二次也不会有年轻父母想的这么严重。发现老人在育儿方面做的不对,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说老人,除非是很重大的事,尽量抽空与老人单独聊,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老人是长辈。
比如上面说到的吃饭问题,发现问题先不要当面指出,也不要当面批评孩子,因为一说孩子老人肯定要来维护。
这顿饭可以先按孩子和老人的方式来,饭后可以把奶奶单独叫到房间,可以跟老人这样说:“妈妈,我知道您疼孩子,我也相信你和我是一样的,希望孩子越来越好。”这个时候老人会觉得你尊重她认可她。
然后再说:“妈妈,我们是不是一起来制定一个吃饭规则,让孩子能好好吃饭,其实孩子是在试探您的底线,他就觉得爸爸妈妈说他,爷爷奶奶肯定会帮,所以他就觉得无所谓。”然后把吃饭时间、吃饭规则等跟老人说一遍。
最后跟长辈说:“妈妈,这个规则我们试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不行,我们再商量,但规则定下后,我希望我们都可以遵守,也麻烦您跟爸也说一下”。一般这样下来老人都会接受,然后把孩子叫过来,在全家人面前公布,要给孩子仪式感。
这样的做法不但让老人觉得你尊重她认可她,而且老人也有参与感,一起制定孩子成长期间的规则,老人觉得自己还可以发挥余热。
2、利用专家效应
与老人沟通,有时候除了沟通技巧外,还可以借助外部的资源。
很多老人可能家里人的话不太要听,但如果是某某专家说的,老人一般都会听,年轻父母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啊?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以柔克刚。
可以多带老人去参加线下的幼教专家讲座或者电视上幼教专家讲座,但肯定还是要以商量的口气,不让要长辈觉得是因为他带的不好,才让他去听专家的讲座的。可以说:“妈妈,你近期也挺辛苦,今天孩子我来带,你去听个讲座,你也希望孩子好,也许这次专家讲座听下来,你回来还能给我们上上课呢。”这样说老人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了。
其实任何事情都其两面性,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也挺怀念小时候外婆在自己不吃饭的时候偷偷塞饼干的情形,长大后反而成为自己美好的回忆。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