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老师是学生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者
一、实施思想教育要坚持“爱”字当前。
著名教育家捷乐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自己。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当对他进行教育时,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才会很好地与老师配合,甚至做到“言听计从”。有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说:“这孩子就听老师的。”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叛乱,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更不会相信老师。所以很多学生言行不一,校内、校外判若两人,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甚至个别学生敢于唱“对台戏”。因此,我们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和蔼的微笑或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老师的每一句话,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用平等的交流来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交流是人类群体活动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真诚的传递。长期以来,师道尊严一直被许多老师所遵从。不少老师总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居高临下,导致学生与之格格不入。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有亲切感,从而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里感受。用商量的口吻交流,学生会觉得老师信任他;能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会觉得老师尊重他。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平等交流体验在许多地方,如师生见面时,通常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老师要么点点头,要么“嗯”一声,这对学生来说很不平等。若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学生会从心底里敬佩老师,从而放下戒心,敢于向老师吐露心声,坦露真言,这种平等的交流,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更易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创建感恩平台,引导学生发现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当今的小学生群体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不过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被部分学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非要讨个对错或惩罚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今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百依百顺中成长,他们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划。他们觉得若不那样“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别人会更加“欺侮”自己。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但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给他们以正面的教育。为此,可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人”、“我要感谢„„”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向学生传递学会感恩与宽容的思想;也可在班中设立乐于助人、待人有礼、关心集体等表扬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字写在上面,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就不会对别人有过多的责难。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遵循基本的相处之道:一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为别人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并且及时地送上最诚挚的祝贺;二决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目中无人。三要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过失。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