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具有选择能力
“选择”一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挑选”的意思,其主要含义是“取舍”,要取舍就需要“比较”和“决定”。从哲学上看,应指主体自主地在多样的事物或状态中作出的选定。主体被动地选择对主体而言是“服从”,不是“选择”。只有主体自主地选定才能称为选择,“选择”具有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能动性特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并非与生俱来就具有选择能力。人的选择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社会化的产物,在人的选择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习和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发展背景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具有选择能力。人通过选择表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说,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规定性,可以由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确定,它是人自我设计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存在即选择。人生的真正起点是自主选择,唯有自主选择才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才有价值。一般说来,有关人生的选择大致体现在生活、学习、职业、思想和交往等五个方面。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思想和人生交往观,以及交往的情况与状态都是选择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是选择。在人生面临的许多选择中,以选择创造性目标难度最大。成功的人生是大大小小的创造性目标的选择为标志的光辉旅程,你选什么,追求什么,你的本质就是什么。不会选择就不会创新,不会选择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也是一种选择。可见,一个人如果缺乏选择能力,是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
2、教育背景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选择。人的行为既不是受生物学的刺激指挥,也不是完全受外界刺激所支配;它不是过去的注定的结果,而常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和自由选择。人的行为如此,人的学习行为也是如此。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儿童本身。在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个学生,时时刻刻被大大小小的选择紧紧地包围。他对各种信息源所发出的信息不是全盘接受的,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兴趣、爱好有选择的接受,并将之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者在输入新的信息与大脑中保留的原有信息的融合、碰撞产生新的知识,从而超越原有的认识结构,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可见,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知识的创新也是对新旧信息、新旧知识的比较、判断后作出的创造性选择的结果。如果受教育者没有科学选择能力,知识的获得是困难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更不必说创新和创造。
3、社会背景
在多元化的未来社会,选择能力更为重要。从国内来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民具有更强的选择能力。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是多元的,投资者加入何种经济成分、投资与何种生产、生产何种产品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是自主选择消费品的过程,无论价格、品种和质量都可以选择。如果社会公民或劳动者没有选择能力,不仅无法投身于市场经济,为经济建设出力服务,甚至连生存都难以保证。从全球范围看,在信息化、网络化社会里,由于科学知识递增速度的加快,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有的知识,在走向社会时已“过时”。以多媒体和“因特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每时每刻要面对各种新知识,处理大量信息,没有选择能力,根本无从选择、分析、加工和贮存信息。在未来社会里,每个公民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协作,具有自主、积极、进取、开拓和创新精神,有健全的身心、丰富的个性、高度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培养这样的公民,仅仅靠目前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出校后必须持续不断地终身学习。如果受教育者没有科学选择能力,当他面对众多的教育形式,或者在变换职业时就会茫然无措,必然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