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历史课程也能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当前中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大多并非单纯的喜欢,更多的是被动的学习。一些学生是学习动机不纯,认为“学史无用”。他们是基于未来考虑,因为历史是一门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就业率低。社会因素是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些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是被迫接受教育的,毫无乐趣可言,更遑论产生“自我需要”感了。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比较喜欢历史,但是在学习方法上是死记硬背,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很容易出现焦虑和厌学心理。
我们应看到在中学生学习历史时出现的以上心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的中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一,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中学生有各种信息源,他们普遍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反应敏捷,接受信息的能力很好;第二,中学生比较单纯,善于模仿;第三,中学生容易崇敬知识渊博能力强的老师,他们的求知欲还是很强的;第四,中学生的好奇心大,历史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很容易激起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对中学生做了一些基本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探讨的就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打好基石,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
在教学之初就让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动机,为了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作用。
最主要是要学生参与其中,引发学生的讨论,以“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有何作用?”等为中心展开讨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观点很多,当然就有对也有错,老师一般不直接点评对与错。最后是由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并且提出一些学习历史的建议和意见。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历史学科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知识。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在历史教材中其实有很多内容可以深化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教学与现实的结合和渗透,寓教于乐。在历史上有很多活生生的事例可以用于教育。一种是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一种是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他们会怎么做,教师再告诉学生历史上的人物是怎么做的或者做点评;还有一种是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事件发生地等让学生身处其中,而不是拘泥于小小的教室,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也许更能打动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注重教学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好历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但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而更应该有所延伸。历史不仅仅是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生在考试前的死记硬背。教师要注重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系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此外,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切不可一刀切。历史的学习并非死的教育,成绩并非唯一的标尺。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个体评价的导向和调控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因素,挖掘自身的潜力,以达到个体最大化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良好心理素质的提高。
注重平时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仅仅是一些浅薄的意见和建议,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而这正是作为一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