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国”本位跟“家”本位的儿童观

(一)“国”本位的儿童现
纵观中外历代,一方面,“慈幼”思想相承相继:例如,我国的战国时期和南宋,“慈幼”思想和措施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注重保护儿童的生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观的科学。并不意味着儿童得到了真正的重视。统治者之所以强调“慈幼”是因为儿童同战车、马匹一般,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日后的劳力和兵力。通过慈幼机构挽救儿童濒临死亡的生命,并非为了儿童的利益,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儿童并没有被当作国家的一员而善待。另一方面,在国家人兴旺且少战事的年代,儿童可能因粮食的供不应求而被杀,有的甚至被作为达官贵人的殉葬品:在我国华中地区发掘的2000年前的婴儿群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厂当时杀婴、葬婴的状况。
(二)”家”本位的儿童观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多子多福”之论中外皆然.作为父母,一方面把子女当作荣宗耀祖、传宗接代的工具,也因如此,《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小祖宗”;另一方而,由于儿童是父母、家庭、家族的财产,他(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父母的隶属物,他们并不享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权利,所以父母可以弃之、卖之,可以任意地鞭答。因而,贾宝玉又成了“小奴才”:在父权至上的社会里,女婴的境遇就更为凄惨。
一、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科学的儿童观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未来一代的期待为引导;科学的儿童观是科学地开展儿童工作的前提。它至少包涵以下几个主要的现点: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谧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护的个体,除厂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几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二、儿宜观的演变
中西方儿童现的演变走的是大致相似的道路。以下儿种特质的儿童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方儿童现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重心。它并不意味着不同特质的儿童观与不同时代的儿童观绝对一一对应。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