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020-29827291
邮箱:18078825267@qq.com
扫一扫更多优惠
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纵观教育目的的理论发展,人们对教育目的的基石到底是什么,一直各持己见,因此,也就产生了对教育目的特性的不同认识。典型的代表有:以赫文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认为教育目的其有普遍适用性,即超越时空的制约,无论何时何地都被看作是适用的。而与此相对的是以迪尔泰为代表的教育家,认为教育目的受社会现实性的极大制约,即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具有历史性。在确定教育日的的思
想方法或立场上,也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试以学前教育目的的确定为证,一种是个人本位论,与强掉个人价位实现的教育价位观相一致二止如卢梭所言:“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足僧侣:他首先是人:”主张人性的全面发展,反映在学前教育日的1几,强调儿嗽人性的整体实现‘.历史上,有的教台家土张把人固有的、潜在的本质激发出来。便达到厂实现的目
的;也即认为幼儿的自然性、天性或神性显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也就达成了一而另一种目的论认为,学前教育除犷激发幼儿固有的潜能外。更重要的在于具有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应变。适应和利用的能力二与个人本位论相对的是社会本位论,更多地强调学位教育中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教育史上。强调以真、善、美为教育目的的康德,便是学前教育的社会本位论者,他强调教育的社会需要性.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
我们在确定学前教育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幼儿的发展.并不只是身体的发展,或只是心理的发展,而是身心和谐的发展,因为幼儿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因此,在幼儿个性养成的同时,社会性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个体与社会的有机结合点。另一方面.社会对幼儿是有期盼和要求的。这种要求在不损害幼JL身心和清发展的前提下加以落实,体现在学前教育11的中:如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表述教育目标时强调“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因此,幼儿个人的需要应同社会的要求有机结合。
Copyright Right @黄埔军校军事夏令营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广州德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